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绿城智库 >> 项目分析 >> 详细信息  
理论研究
项目分析
文化之旅
绿城图书馆
巴黎维耶公园:解构一切传统

【字体:  】【颜色: 绿

      巴黎维耶公园是在屠宰场和肉市场的旧址上修建的,是法国政府按照21世纪公园标准打造的一个样板公园。设计师屈米采用了解构主义手法,打破一切原有秩序,拆除旧址上的一切建筑,以大胆、离奇、怪诞的设计实现了自己的新理念。
      维耶公园的确是一个现代化的体系,设计漂亮、新奇、功能多样,但他只关注现代创新,不注意保留历史景观的做法并不可取。他忘记了一点,即公园不仅仅要美化环境,它同时肩负着延续时间和空间的任务。
      平衡传统与创新是每个建筑师都要面对的挑战。维耶公园的设计理念与德国北杜伊斯堡公园(见本报第69期37版)可谓南辕北辙,足见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国敏感,在西方国家也并无定论。
      也许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知道哪种风格更有生命力吧。 

关键词:21世纪公园  解构主义  破旧立新

项目概要

      作为21世纪公园概念的先锋,维耶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是由法国政府一手打造的。整个公园占地55公顷,分为3大块。其中公共空间——中心公园占35公顷,剩余空间被科学工业城(由一座上世纪60年代的屠宰场改造而成的国家科学博物馆)及音乐城(包括国立音乐舞蹈学习表演中心)占据。35公顷的公园空间包括 一个展览大厅(由19世纪的肉市场改造而成)以及许多主题花园。维耶公园是巴黎市中心最大的公共公园   。
      公园的设计采取国际招标,参加竞标的设计师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人数多达472名。最终中标的是瑞士裔美籍建筑师伯纳德·屈米。他的建筑理论基础是解构主义,设计包括三个层面,即点、线、面。“点”就是一些怪诞的红色金属结构(建筑小品),“线”就是步行走廊和林荫道,再由它们勾勒出一些“面”(根据几何学原理设计的一些平整的空间,比如草地、花园)。这种设计的灵感主要来自后现代文学,而不是常规的景观或建筑设计。

历史背景

      从1800年到1859年,巴黎的人口由44.7万剧增到了100万。1860年,巴黎从12个区扩到20个区,一些公社被合并,维耶合并到第19区。根据当时的巴黎市长霍斯曼的建议,在维耶建了一个屠宰场和肉市场,供应整个巴黎。屠宰场和肉市场于186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但随着冷藏技术的提高,牲畜宰杀能力的不断增强,屠宰场的规模   已经显得不够用了。于是在1959年,政府决定拆除旧的屠宰场,建一个新的全国肉市场——270米长、110米宽、40米高的交易大厅。由于各种原因,大厅于1969年才建成,而在1974年之前一直用作屠宰场。

公园起源

      1970年,巴黎市政府决定放弃对维耶的一切权利,包括土地和管理权,将其移交给州府。法国政府1973年宣布屠宰场必须于1974年3月前停止屠宰业务,腾出来的土地将用于建造低收入住宅、商业活动场所及社会和公共设施。然而,由于公园和住宅在用地分配上的分歧很大,设计工作几度流产。直到1978年,当时的法国总统德斯坦宣布在园区旧址上建科学博物馆、一座大礼堂和一个公园。
      1981年,密特朗总统上台后,对公园的构想进行了重新定位:修建公园和音乐设施,并迅速开始实施,具体构想包括:科学博物馆改为科学工业城;屠宰市场大厅改建为展览大厅;音乐城计划(音乐博物馆和国立音乐舞蹈学院两部分);充气式表演剧场(表演摇滚和流行音乐);以及整体公园规划。

旧址原状

      55公顷的旧址南北长1000米,最宽的地方有700米。在拆除了建筑后,地面上就剩下了沥青、水泥、沙子、碎石以及残垣断壁的地基。再往深挖是沉积层,主要是泥灰,最上层是黏土层,有7米厚。这一层不渗水,打下去10米也不会碰到水。
      屈米称,他的设计反对整体协调一致,鼓励内部一致及意义分解。他声称,维耶与周围环境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旧址是什么样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无论是历史建筑,还是文化遗产,他要么将其全部拆毁,要么无视其存在,总之,他在设计上完全不将它们作为考虑因素,他只在平地上构建他的梦想。视其存在,总之,他在设计上完全不将它们作为考虑因素,他只在平地上构建他的梦想。

              
规划和设计

      在17世纪和18世纪,巴黎的公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生活角色,是主要的社交场所,各种各样的人(主要是成年人)经常光顾,他们在那里交换观点,互通信息,寻找浪漫奇遇。
      18世纪,巴黎市长霍斯曼提出建立分级广场、公园及树林,并在广场、公园修建林荫道,创造绿地空间,矫正污染和嘈杂的城市环境。总之,公园和广场需要提供的是一片清净之地,巴黎市民,尤其是儿童和家庭能够在里面休闲、娱乐。(公园分级制是指根据不同的活动需要建立不同级别的公园,比如社区公园、区域公园、邻里公园、历史遗迹公园、露营公园等等,人们可以在不同公园参加不同的活动)。
      然而在过去30年里,城市公共空间只有绿地功能,社交功能已逐渐弱化。因此,有些人认为巴黎的公园已濒临死亡,因为除了供人休闲之外,别无用处。人们需要有一种新的设计理念重新焕发公园的活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屈米大胆、创新的理念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

设计理论

      多元文化:当代都市已经摒弃过去单一的思想,呈多元化发展。屈米认为,随着新的社会关系的产生,长久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追求纯粹、综合、协调的建筑思想与现代社会多元化需求已不相适应。他认为,公园是多种文化的会合点,在设计上要实现三种统一观念:都市化、快乐(身心愉悦)、实验(知识和行动)。公园必须结合城市规划与文化创新,它应该是一个新的文化空间,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新的思维方式:屈米认为,现代建筑必须抛弃过去旧有的思考模式,对建筑秩序体系、技术和结构提出质疑。因此,在维耶公园的设计中,他强调摒弃历史要素的符号意义,专注于文化的分歧性与事件的偶发性。
      解构主义:屈米通过打破旧有秩序,对建筑本质提出质疑、挑战,并重新定义。他在维耶公园的设计上,采取解构主义,运用重复与重叠手法,通过点、线、面的发展,既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中心理论,又实现了多元化价值观念。

设计理念

      屈米认为:21世纪的公园观念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园已无法与城市分离,必须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现代化公园应该是一个活动场所,其功能不能像18世纪或19世纪的公园一样,只提供休闲娱乐。公园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各种年龄、各种文化背景的大众需要。因此,在设计上,各种功能设施的运用和互动是公园成功的关键因素。
      为了实现上述构想,屈米主张,应将公园视为一个庞大的建筑工程,虽然建筑体不是连续的,却须有统一的建筑结构,虽然与周围环境没有任何关系,在公园内部却形成自己的一致风格。
      为此,屈米提出了“点、线、面”的空间结构,即每隔120米建一个红色金属建筑体、科学工业城、音乐城等作为一个个“点”,点与点之间由一条条“线”(路径、走廊)串联起来,点线相交构成一个个“面”(开发空间),形成抽象的点、线、面空间架构。
   伯纳德·屈米的设计是基于三个层面抽象解构,具体如下:
   * 点的构成:公园里共设计近30个怪诞立方体建筑,边长都是10.8米,非常规则,每隔120米一个,像一个一个的点。这些怪家伙看上去毫无用途,具有共同特征,即都是金属机构,并都涂成了大红色。它们所表达的是用途、形式和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分离和割裂。设计师运用重复手法,也许是在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也许是为了加强人们的印象。
   * 线的构成:沿两条运河修建了两条带顶篷的长廊,贯穿整个公园,并将10个主体花园串联起来,每个花园代表一个影像,而步行道则代表声道,主要活动区域之间的林荫小径更是曲径通幽。这两条主道构成了“线性”素,将各个点连接在一起。在功能上,无论是大雨倾盆,还是艳阳高照,这些通道都能给行人提供庇护;另外,它们也将公园与巴黎市中心及市郊的活动连接起来。在象征意义上,通道不仅在空间上贯通整个公园,在时间上也前后呼应,给人以历史感:从过去的屠宰场,到现在的展览大厅,人们可以从想象中感悟沧海桑田和时空转换。
   * 面的构成:这里的“面”是指整个公园广阔而平坦的户外活动区域。这些“面”是为各种活动设计的,比如各种小型主体花园,包括水上花园、植物花园及教育花园等,此类花园多达几十个,每个花园根据自己的主题定期举行各种活动。
在设计上,屈米试图找到一种组织结构——一种独立于用途的结构、一种没有中心和等级的结构。他的那些怪诞的红色建筑体以及与其垂直交叉的走廊与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型屠宰场建筑构成的直角方格形式保持一致。在20世纪的大型空间布局中,这种方格结构非常流行。在北美,它主要用于疏散城市交通,在城市公园里,它用于疏散人群。
      最能够给公园增添活力的因素是那些个性花园,尤其是占地3000平方米的竹园和声音花园。它们位于公园的低平表面,形成两个林地:塞尔克林地和三角林地。这些设计精巧的花园给整个公园带来了层次变化,它们画地为牢,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空间,形成了自己的小气候。它们体现了一般公园忽视的东西:气候、土地、水循环、展现城市景观的复杂网络。

维护费用

      公园维护资金来自政府补贴和门票销售收入。1998年的经营成本为1.958亿法郎,其中,1.222亿法郎(占62.4%)来自政府补贴,剩下的7360万法郎(占37.6%)主要来自收取场地租金和活动管理费。另外还有6580万法郎的建筑及内部维修保养费,8950万法郎的经营费用包括6340万法郎的职工工资。
      公园的使用情况
      每年光顾维耶公园的人数超过1000万。1996年游客就达900万人,其中360万人使用了公共空间,90万人参加了活动。1999年游客达到了1000万人。这些数字反映了维耶公园的营销策略:公园是一个完整的文化园地,不再只是三个独立的机构(科学公园、音乐城、户外空间)。
      1996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公园的户外空间和室内设施似乎各自为政,互不相干。比如,整个公园的三大机构都是以独立的方式服务自己的目标人群;与其他两大机构的使用者相比,公园(户外)的使用者更清楚自己能够享受到什么样的设施,但他们往往忽略室内空间。因此,经营者并没有从多元化经营增值中获得利益,只有将其作为旅游地、休闲地推广,才能提高整个园区的价值。
      调查建议,整个园区应鼓励户外活动,应作为整体推广,应在遗址上建立永久的展览馆,应该发行通票(一张门票可以参观各景点),维耶应该作为整个园区的名称,而不是作为某一个企业的名称。
      另外,一项对1993年、1994年和1995年公园使用者的年龄和来源进行的调查显示,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70%;从来源看,65%的人住在巴黎,其中70%看露天电影,20%参加学生沙龙;23%的人住在郊区,其中69%参加学生沙龙,25%观看露天电影。
      调查发现,逛公园的人大都是年轻人,而且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使用公园设施的一般是年龄大的人,他们住得比较远,文化水平也相对较高。也就是说,公园实际上分成了两个区域,一个是大众文化区,另一个是当地人的休闲区,即社区公园。对公共空间的使用者来说,他们需要有更好的公共标识、更舒适的座椅、更好的遮阴避雨设施、更多的植物、更丰富的文化信息以及更多的公园设施等。

 结论

      维耶公园的目的是打造21世纪的公园模板,因此设计至关重要。为此,数百人参与了设计竞标,建筑师伯纳德·屈米最终获胜。他的理论大胆激进、打破旧习,但在设计维耶公园时,他只关注现代创新,不注意保留历史景观的做法并不可取。
      公园也肩负着延续时间和空间的任务,这一点屈米先生忽略了。这也使他失去了进一步探求21世纪巴黎市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机会。公园不得不继续努力在两大文化实体与旧址上的两大已有结构之间找到平衡。屈米的设计方案经过多方面设计师的参与(艺术家、建筑师、园艺师、工业设计师等)才得以实现,也许,这就是21世纪公园的真实特征。
      通幽小径和小树林正在渐渐地将屈米的大量金属材料淹没,公园看上去更像一个休闲之地了。维耶公园的设计曾引起许多有关公园设计的争议,有些人将其划归到世界上最差的公园之列。而屈米则认为,理论家和实践家之间的区别在于,理论家的惟一责任就是他的理论,公园设计师则负责为公园使用者创建空间,而不是为他们自己。 

      维耶园址:位于巴黎东部,占地55公顷,它包括工业科学城、维耶公园、展览大厅、流行音乐厅及音乐城。
      维耶公园:占地35公顷,是巴黎最大的公园。它就像一座城市,里面有街道、城门、建筑、怪诞的艺术结构及广场。乌克(L’Ourcq)运河贯穿整个公园,公园里有展厅、餐厅、娱乐及文化活动设施。
      展览大厅:19世纪金属结构建筑的杰作,原来的肉市,现在变成了展览、节日庆典及交易厅。 
      流行音乐厅:位于公园的东部,拥有6400个座位,举办摇滚和流行音乐会。
      音乐城:音乐城 位于维耶公园的南门口,面积达23000平方米。第一部分是国立音乐舞蹈学院,1990年竣工。1996年,音乐城全部落成。

 


链接一 
      伯纳德·屈米 
      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生于瑞士,在瑞士本国接受建筑基础教育,并于1969年毕业于ETH建筑专科学校。从1970年到1979年,他在伦敦建筑协会任教,自1976年起,他还同时在纽约建筑及城市研究学院及普林斯顿大学执教。从1980年到1983年,他任纽约库珀联合建筑学校客座教授。1975年,屈米在纽约组织了主题为“空间”的展览。1987年取得建筑师资格,在纽约和巴黎设有办公室。现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其著名的作品有Manhattan Transcripts(1977-1981)及维耶公园(1982-1987)等。

链接二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法国,是一个哲学学说,与建筑本没有什么关系。该学说是由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来的,其宗旨就是向传统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目标就是要打破已有的包括社会、道德、婚姻和民族性等各种秩序,包括人的创作、思维等各种习惯,把它们统统打成碎片,再组合成一种新的“秩序”。
      德里达并不懂得建筑,上世纪80年代,在与自称为解构主义建筑大师的屈米和艾森曼接触后,他发表了《疯狂的观点——当代建筑》,为屈米摇旗呐喊,“解构主义建筑”从此名正言顺地登上了舞台。
      巴黎维耶公园的作者屈米自己解释说:三个互不相关的“体系”(即在120米方格网交点处放置的一些建筑小品构成的“点”、由横七竖八的道路组成的“线”和大片绿地水系展开的“面”)完全偶然地重叠到一起,将会产生各种各样事先谁也想不到的景象。这些偶然的、不连续的、不协调的“巧合”,必会达到一种不稳定、不连接和被分裂的效果,这便是“解构”! 

发布日期:2009-8-1
收藏此页】 【返回】 【打印】 【关闭
上一篇:从“翡翠项圈”到新英格兰地区的绿色通道规划
下一篇:介绍日本的湿地净化技术——人工浮岛(AFI)


 微信扫描下面二微码,关注绿城设计,免费获取更多资讯>>>

   
返回顶部
 
COPYRIGHT:GREENTOWN INT’L DESIGN & ENGINEERING GROUP (HK) LIMITED
大陆总部:中国重庆市渝中区 重庆绿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公司 邮编:400014    GREENTOWN.COM.CN
项目委托:  邮箱:design@greentown.hk
关键词: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绿化设计、园林景观设计、重庆园林设计公司、香港景观设计公司、重庆绿城、绿城国际
(GREEN TOWN) 园林设计公司 园林景观设计公司 重庆园林公司 重庆景观公司 重庆园林设计公司 景观设计公司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607号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渝ICP备11000392号-5